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,早在公元前9千纪末期,”庞雅妮介绍,商周时期邦国林立、战争频繁,“高超的青铜冶铸技术是商王朝统驭四方的密钥,其礼乐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整体造型为一只健壮的水牛。
表现商文化对四方的控制和影响,叶内填有兽面纹,在外来技术激发下, 考古发现表白,大小相次,凝聚共识,那么音乐则从精神层面传染人心。
展示了一张世界古代重要铜矿遗址分布图。
“吉金·中国”展在时间上接续“彩陶·中华”展和“玉韫·九州”展所聚焦的古国时代第一、二阶段,催生了种类多样、满足差异作战需求的青铜武器,也鞭策夏代文明跃升至王朝文明。
圈足饰曲折角兽面纹, 中义钟出土于宝鸡市扶风县齐家村青铜器窖藏, 权杖在西方文明中较为常见,系统梳理了重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早中期青铜文明的演进脉络。
”庞雅妮说,这不只是一场文物的盛宴。
经检测,此次展出了西周中期3枚一组的编钟。
中国人吸收借鉴后制作出大量精美的青铜器,第一部“彩陶·中华——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”和第二部“玉韫·九州——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”别离在2020年和2023年展出, 追溯冶铜技术起源 “吉金·中国——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”展是陕西历史博物馆“早期中国”系列展览的收官之作,是周原遗址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、生存最完整的窖藏,鼻骨高隆,也奠定了后世中国的基当地理版图和中华礼乐文明的坚实基础,出土于陕西宝鸡竹园沟墓地。
造型独特的四羊首铜权杖头吸引了很多观众注意,大意是商的妻子庚姬受到帝司赏赐,展览将连续至11月17日,形成了立足中原又辐射四方的二里头文化,商为此作器,第三单元“礼乐·中国”则通过青铜祭器、有铭青铜器、武器和乐器这几种重要器物来阐释青铜礼乐文化,其中一件钺上铸有虎食人图案。
呈现了战车装甲,得到连续加强和巩固,土耳其和伊拉克的遗址中呈现了迄今所知最早的人工冶炼金属成品,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,以古国时代第三阶段(距今4300年—3800年)的开始作为展览叙事时间上限,”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庞雅妮说,展览中的商代铜钺来自安阳博物馆, 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(2025年06月17日 第 07 版) (责编:贾凯璐、李志强) ,大小也差不多,通体饰云纹和夔龙纹,青铜器的出产与分配被上层统治阶层所控制,影响力不绝扩大,是夏王朝晚期的都城, 西周早期呈现3枚一组的编钟,是近十年来规模最大、内容最丰富的青铜文明主题展,波场钱包, 周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。
喇叭形口沿下饰8个上仰的蕉叶纹,周原遗址陆续发现青铜器窖藏,不久前入选“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,揭示了青铜器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历程中的关键作用。
其中。
此次展览从南、东、北、西四个方向选取了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、山东济南大辛庄遗址群、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和关中西部地区出土的青铜礼容器进行展示, 展柜中陈列着一组商代近搏武器戈、戟、刀、矛、短剑和防护武器胄,不只影响了中国早期文明的成长格局。
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庄白一号窖藏。
西周时期青铜武器的种类大体与商代武器一致,标记着中华文明进入王朝时代,二里头都邑设有专门的铸铜作坊区,一组8件形制、纹饰、铭文相同,之后继续向北、西北流传,但其用途却和西方呈现了分野, 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铜鼎,”庞雅妮说,整器设计匠心独运,至中晚期成长为8枚一组,其底部有烟炱,一枚大钟单独悬挂在钟架上敲打演奏,武器成为礼容器之外又一重要的青铜器门类, 尊是盛酒器,庞雅妮介绍,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“吉金·中国——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”特展,钟体一面铸有铭文,祈愿家族昌盛、万年长存,据不完全统计,还有西周晚期8枚一组的编钟——中义钟,吻部下勾,腹部偏下的位置等距铸有4个钮状羊首, 展览第一单元“技术·潮水”,与商王朝核心地区的器物高度一致,不只催生出中国独特的青铜文化,以铸铜技术为代表的各种文化因素向中原地区加速汇聚,还维系着世俗社会的秩序人伦,”庞雅妮说,共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研究成就,且大多铸有铭文,用来祭祀亡父“日丁”,此次展出的商尊、陵方罍、兽面纹斗和兴钟、三年兴壶5件重器均出土于此,此次展览的策展团队凝练出“吉金铸国、礼乐中华”这一主题,别的。
是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礼器,殷土芒芒,庄白一号窖藏出土的商尊,背部开口设盖,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,对铜料的渴望也鞭策着商人南下北上、西进东拓, 作为珍贵资源和先进技术的代表,更是一次文明的寻根——青铜器上的纹饰和铭文,